欢迎访问 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规划部

河南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高教参考

2006年第1期(总第1期)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31日 | 点击:

高 教 参 考

2006年第1期(总第1期)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印 2006年12月20日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改进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学分制,建立暑期学制,加强本科生研究训练;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习惯的养成,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教授上讲台不仅要给学生传授高深学问,还要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接触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大学怎样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 眭依凡

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本身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的改革。如何找准改革的突破口是当前大学普遍遇到的难题。根据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和国外学习的体会,笔者认为改革大学教学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方法和方式的改进,而是需要有先进理念的引导和科学制度的保证。当前,高校应首先围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来寻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教学改革需要有科学的制度保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1.改进教学制度

一是改革学分制。学分制不仅只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它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自由的办学理念。应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的好做法,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要发挥学分制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所具有的优点和作用,不仅要解决好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建构,学分如何积累和互换,课程、学时、学分如何组织等教学管理的技术问题,更应在制度上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充分扩展他们的个人发展空间。

二是建立暑期学制。为一些求学欲很强、有自己特殊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

三是加强本科生研究。在美国尽管专业教育已经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仍无不设有本科生研究计划,并将之作为一种必要的人才培养制度。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世界名校都把本科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视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激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美国大学还专门设有表彰本科毕业生优秀研究成果的奖励,并专门在影响力极大的毕业典礼上颁发。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社会应用价值以及一定的创新性,与我们学生写的一些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们的研究从选题立项到研究实施、成果鉴定都是按严格的科研程序进行的,因此从中受到的科学研究训练也是完整的。

2.改进教学模式

一是要十分重视通识课程;二是要十分重视创业课程。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创业教育经验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他们每周都要请一位有创业成就的人给学生讲创业经验,每个学期要求学生写一个如何组建企业的计划书,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商业创业竞赛,前3名者可以得到5-10万美元的奖金。据调查,37.6%的美国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23.7%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强调实战训练,许多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围绕一份创业计划展开的。MIT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已有十几年历史,培养了很多的MIT创业型人才。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MIT每年都有5-6家新的企业从这项竞赛中诞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团队被学校周边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十亿美元的大公司。这也就是为什么MIT的毕业生和教师创办的公司其经济实力何以能在全球排名第24位的原因。

3.改进教学方法

一要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耶鲁大学长期以来坚持这一教育理念:小型的研讨班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完善和捍卫自己的观点。校长雷文特别指出: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为此,耶鲁主张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很多考卷的题目也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严密分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要特别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试验和实践是MIT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宝典。MindandHand(动手动脑)既是MIT的校训,也是他们的课程模式。该校一直保持这样一门经典课程:老师发给学生一个装满弹簧、电机等元件的箱子,要求学生用箱子里的零件自行设计安装一台机器。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教学改革需要宽松的人文环境,改革能否成功依赖于有使命意识的大学文化

之所以把人文环境纳入教学改革中加以强调,是因为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创设的教育环境。

一所期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首先应该有一种能容忍并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文环境。大学正是由于有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锋,学术才获得发展的条件,学生才能从大学及教师中获得应有的学术精神。

杨福家先生曾说过:大学不但要有大师,还要有大爱。大学的包容性体现了“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博大胸怀和学术自由的大学原则,而且也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有利于学术发展、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只有改进目前在创新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上存在的一些制度和文化障碍,营造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我们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但是,我们的不少大学缺乏学术组织特有的而且是必须的包容性,存在那种窒息学术自由空气、压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的学术官僚现象。

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离不开有使命意识的大学文化。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播和发展科学并通过传播和发展科学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没有这样一种坚定的使命选择,大学就不会有敬畏科学、忠诚科学、信服科学、遵在循科学、探索科学、发展科学、维护科学的定守,就不能形成坚定的、明确的、符合大学发展逻辑和规律的目标和追求,就难以抵制并可能屈服于外部社会各种利益的诱惑。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已势在必行

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共同经验证明,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和责任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正因如此,耶鲁大学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都要骄傲地告诉新生这样的事实:在耶鲁,教导你们的教师都是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国际级领先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知识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MIT等名校甚至坚持让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宇航员等一流的教授为一年级新生上课。

优秀教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的指导方面,更在于由他们带给学生的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由他们形成的知识至上、真理至上的优良教风和学风。大学并不期待大师级的教授能立即给学生传授他们一时不能理解的高深学问,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充满信心地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在一个健康合理的环境中,教授要想在大学里立足就必须是某个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教授之间的竞争压力是很大的。而在我们的一些大学中,不仅确实存在学者们所尖锐批评的“不少老师已经沦为教书匠,只会给学生灌输教条思维和死的知识,教学不是智慧的启迪,而是程式化的知识灌输,机械地记住结论”的问题,而且更严重的是缺乏一批把追求科学、追求创新视为自己学术生命的高水平的学术领袖型教师,缺乏美国大学那种把发现、培养、扶植优秀学生视为教师天职的教师文化。著名物理学家任之恭先生说过:“我觉得教育者和研究指导者的真正报酬来自看到青年的天才和心灵在丰沃土壤上开花结果。”任之恭先生的话其实道出了西南联大何以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的短短几年里培养出那么多科技英才、国家栋梁的真谛。那就是大学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责任。

■部分高校教学改革缩影

武汉大学:“创新学分”实践教学

2003年起,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设立了创新学分制。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学术论文、竞赛、科技成果、专利发明、文艺和体育等六个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绩而获得的一种特别学分,它是区别于学生在学校培养方案内(课内)学习而取得的学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良好体现。

创新学分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武汉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技能训练、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多个环节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科研、工程和社会实际,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截至目前,武汉大学已有1655名学生获得了“创新学分”,累计有107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发明专利等。(蒋明)

■南京大学:研究生“3+2”创新基金

南京大学自今年年初进行学制改革后,把夯实基础、激励创新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推出“3+2”模式全面推动研究生创新工程。

“3”是设立三种基金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旨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研究;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基金——旨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旨在鼓励博士生在本学科前沿选题,特别鼓励在基础科学与交叉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突破及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或应用价值的选题。

“2”是启动两种经费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奠定基础。为此,南京大学启动25本入选教育部推荐“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资助经费以及240门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经费共277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教材的编写、内容更新、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材出版等,以促使研究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李钟梅)

■首都经贸大学:“三师一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从2000年开始尝试“三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同时具备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能力,简称“三师一体”。

参与试验的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不同专业方向课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对于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基本内容相同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深度、广度、学时和学分,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具有报考注册税务师和注册评估师的素质,还具备报考注册会计师的能力。

据悉,目前国内主要院校还没有以“三师一体”为主的专业设置,只有一些相关、相近专业的设置。如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院校比较普遍,而开设注册税务师专业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专业的院校较为少见。

“三师一体”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既符合市场的需要,又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邸燕茹)

■西北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

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学生、专业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把大学生素质发展整合为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三个核心模块,创造性地制定并实施了《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办法规定:自2004级本科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在校期间除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应修学分之外,还应取得素质拓展6学分后方准予毕业。素质拓展6学分为必修学分,包括学术科技活动2学分、校园文化活动2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2学分。

为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西北师范大学一方面积极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制度,通过团支部、分团委、校团委三级认证,从而建立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青年学生人力资源能力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还注重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相结合。每年年初,西北师范大学团委在整合学校、学院两级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将全校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向全校学生公布,各学院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配套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倩琳)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