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规划部

河南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高教参考

2007年第23期(总第26期)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0日 | 点击:

高 教 参 考

2007年第23期(总第26期)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印 2007年10月9 日

职业生涯规划,新生你重视了吗?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很容易自我迷失的阶段。对于大多数新生而言,在经历了刚进大学的喜悦和兴奋之后,大学初期的迷茫在所难免。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废”。预,指预测、准备、规划。人生的美好愿望要得以实现,就需要我们好好规划。

A 成功属于作好规划的人

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项抽样调查,问学生“十年后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100%的人选择在商场上拥有财富、成就和影响力。但是,他们中只有10%的人写下目标并作了规划。10年后,调查小组追踪发现,那10%为自己订下目标、作好规划的人,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是全部受访者的96%。

专家分析认为:世界上一般只有3%的人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将它明确地写出来;还有10%的人有目标和计划,但却将它留在自己脑子里;剩余的87%的人都在随波逐流。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需要学习‘经营、管理自己’,他们要懂得将自己放在最能有所贡献的地方,并努力发挥自己的所长。”无疑,提高生涯规划本领能让你更具有独特眼光、远见和洞察力,能够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采取积极和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和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规划本领能让你掌握自己的优势并超越你的竞争者。

总之,成功属于那些作好规划的人。

B 辨析学业、职业和事业的关系

学业是我们获取职业和事业发展的准备。进入大学后,以下问题不容新生回避:“到大学来干什么?”

“在大学学习什么?”“学习又为了什么?”毫无疑问,学生在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说到底,无论如何学习,最终还是要去成就一番事业。学习绝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生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因而也就应该包括为了获得未来工作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职业是我们生存和提升价值的平台。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渴望独立的青年,一直梦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希望看到家人因我们的努力而展现出欣慰的笑容。而这些都需要一个能展示才华的职业平台。

通过工作,个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凡是被人们所记住的历史人物往往都是在某一行业里创造了价值的人。有了职业,才会有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

事业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道路。古人云:“取法乎上。”入学之际,大学生需要高扬理想的旗帜,方能有所作为。理想,是人们向往和选择的未来目标。职业理想则是在事业上将达到何种成就的期望和追求。可以说,一旦我们确定了人生的职业理想,我们的学业、职业就将转变为事业。理想的实现需要有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作为依托,事业则是我们通向理想的道路,没有事业这个平台理想就只是幻想。作为大学新生,不仅要善于把现实的学业观转化为将来的职业观,还要善于把“为了生活而学习工作”的职业观,转化为“为了学习工作而生活”的事业观。

C 生涯规划自己制订

大学新生应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制订和平衡大学期间的学习与职业发展目标。

投入热情,科学合理地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现在,请拿起笔,准备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漂亮的圆圈。你先想一想:你怎样才能画得圆?画得好?

答案你应该知道:首先,必须要有想画好的意愿;然后,找到并确定圆心;接着,度量半径……

如果把画圆的步骤与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相比,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相同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有“意愿”(职业情感)。职业规划和职业成功离不开对某种职业的持久热情,即健康的职业情感。情感是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是形成兴趣、追求、理想、信念的基础。

其次,要科学合理,才能找到和确定一个“圆点”(职业定位)。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慈恩曾提出职业锚的概念。他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

职业锚强调一个人要建立自己的长期职业贡献区:一要选定职业目标,制订职业计划表;二要发展职业角色,培养职业能力;三要提高职业适应性。

为此,我们要积极主动,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要求自己,认真制订“个人生涯发展计划”,尽早抛下自己的职业锚。

第三,要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分析内外环境和条件,才能确定具有可行性的“半径”(职业路径)。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是要找到恰当的“职业路径”,即:社会的需要与自我发展的相互结合。职业目标的高尚性要求我们要以推进社会发展为目的,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来考虑自己的职业。职业设计要选择正确的职业路径:一是要提出崇高的职业目标;二是要注意结合个人特点。

第四,要围绕职业定位整合资源,画出“圆周”(职业领域)。任何职业及岗位都会有其一般的能力要求和特殊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寻找“相关性”,在自己画出的“圆周”(职业领域)范围内,做到在有针对性地整合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训练,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夯实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关注职场,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认识和理解,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构成要素。虽然学生身处校园,但提前培养职业意识很重要。譬如,利用网络收集一些目标职业的信息,通过分析来形成自己对职业的看法;参加学术活动,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利于职业选择;通过参加各种职业训练活动,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实际上,职业意识的培养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自身成长的过程,通过此过程,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职场的发展打好基础。

主动实践,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能力。特殊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或较强的能力。

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目前,虽然大学新生不能依靠实际就业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增强现代科技意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进行社会实践和锻炼,是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优势所在。我们通过分析自身的职业素质,分析自己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状况,挖掘潜能、发挥优势,就能够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重视修为,塑造良好的职业人格。职场成功定律告诉我们: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职场上,真正成功之士,必是人品好的人。对学生而言,学校不是职场,不可能培养真正的职业人格。但是,学校却可以培养和提升一个学生的道德修为。职业道德所涵盖的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如:

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等,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也都基本包含了。因此,需记住:我们可以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活,打通一条有意识地培养我们职业人格的“隧道”。

总之,大学生在作职业规划时,要特别注意了解社会和自己,要根据社会实情,依据个人所学专业、所具备的能力以及本身的志向、愿望、兴趣和社会需要,把个人愿望与现实世界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正确选择职业生涯路径。还要注意认真设计好大目标下的具体小目标,强调规划的可执行性。同时,一定要抓住各种条件和机会,尽可能地扩大自己与职场的联系,要多结交业内人士,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要不断实践,增加自己的相关工作经验。

学业、职业和事业是一脉相通的,当我们从大学入学制订生涯规划开始,未来的职业生涯历程已经开始。只要我们守望初衷,在潜心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沉淀职业经验,适时进行必要、合理的职业规划调整,我们的职业生涯之路一定会走得很精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李家华)

《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19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为北大新生开启成功大门

由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伟老师主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课为开始新学期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带来了规划大学生活、规划自我发展的启迪和教益。

方老师首先从大学和中学在培养目标、学习和生活的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入手,特别针对新生提出了如何快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关键。通过列举他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所发现的大学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前进目标迷失、中心地位失落、自主能力缺失、人际交往困难和心理问题突出,指出了大学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方老师认为:“大学在人生中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前夜,大学生涯规划应该与我们的整体人生规划互为一体,前后呼应。”,并且分别详细地给出了大学一年级试探期、二年级定向期、三年级发展期、四年级实现期的具体规划目标和行动建议,特别强调了根据出国、考研、工作等不同的目标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规划管理,以及合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的重要性。

在介绍了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之后,方老师结合一位毕业生对大学生涯总结的案例,提出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联系,“大学生涯的规划要以大学后的人生阶段为主要参照系和落脚点,因此,规划大学生涯要以大学后的职业生涯为向度、为载体。”,并介绍了科学的职业规划的一般步骤:首先要对个人特定进行分析;再对所在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个人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就是要明确我是谁和我将成为谁,并通过我该怎样去行动来将两者加以联系。”

最后,方老师通过“生命中的里程碑”小故事和课堂互动游戏“找字母”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意义,并结合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七大误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要求等方面的分析,说明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两个小时的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好评,课后很多同学纷纷就自身的生涯规划问题与方老师进行了交流,并向课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

本学期内,由就业中心老师、院系就业指导老师和“北京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导师”组成的本课程的授课团队还将分别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自我、职业社会和领域探索、科学决策和行动、实习和就业、职业素质拓展以及如何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等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环节进行深入讲解,并在课程结束时指导每一位选课同学撰写自我职业规划书,以使每位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真正掌握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并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

(来源:北大新闻网)

华东政法大学:帮助新生成为职业生涯的好舵手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应在大学生迈进校门第一天起就应当有所了解和建立,并引导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有规划地发展自己。为此,华东政法大学今年全面启动了针对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确定符合新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按照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大学新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规划通常比较模糊,而且职业发展、学业发展与大学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相互纠缠、相互影响。

因此,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既要考虑到他们在大学初始阶段较容易迷惘的发展特性,也要考虑到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联系,其内容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华东政法大学将通过三项核心内容的实施,促进新生的全方位发展。

“三管齐下”助新生认识生涯规划。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很少有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不考虑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他们有初步的职业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有系统的规划意识。

只有当学生自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积极去思考与探索社会职业和自我特点,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具体内容上,通过对就业市场的总体形势、社会人才供需状况、毕业生就业政策介绍;通过对学校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包括对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出国等发展途径的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了解不同职业生涯的发展途径;通过对用人单位的类型,招聘的程序和方式,不同单位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的介绍,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就业能力素质的概念。

其次是引导新生初步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对于大部分新生而言,专业、职业等概念还模糊不清,此时就让他们对将来作出准确定位是不切实际的。新生阶段生涯规划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开展认知,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尝试确定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具体内容上,一方面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知。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职业价值观、兴趣、个性、能力和技能、经历等内容,思考“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发展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激发成就动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消除自我贬低的倾向。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逐步了解广泛的职业信息。通过对社会职业环境、行业、职业和岗位的分类、职业发展通道、不同职业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及待遇等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保持比较开放的职业选择态度。三是指导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发现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不同的机会中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第三为专业学习指导。专业是职业发展的基础,但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对课程和专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师资力量和发展方向、专业能力要求和专业前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多维、高效的学习。

多种形式开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保证工作的实效,在具体实施上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课程通过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就业市场的趋势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分析,用人单位人才选拔标准分析等内容,以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确定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

二是组织开展系列职业规划活动。各学院将依托“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举办的“职业风”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等模拟训练、团体辅导等形式,引导新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

三是开展个别指导和团体辅导。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每位同学填写自我描述和职业生涯规划书,在此基础上由职业咨询老师为同学开展团体咨询和个别辅导。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就业中心主任 黄巧荣)

《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19日

国外辅导员更关注心理辅导

与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相适应,发达国家高校辅导员制度设立较早,比如美国的辅导员制度至今约有一百多年,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也有较长的历史。

国外辅导员职业是从不同的边缘性、辅助性、补充性工作领域逐渐发展而来,最后成为一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其产生之初主要负责提供职业辅导,亦即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将来的目标,然后借助一个指标详尽的量表系统对此进行分析,进而为学生提出值得借鉴的指导意见。

美国辅导员定位为心理教师

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著名学者派司利和麦克马洪则赋予了辅导员九个方面的责任:为个人或群体提供咨询服务;辅导课堂学习,配合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专业发展;担当家长、教师、学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的纽带,为他们提供咨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帮助学生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帮助家庭成员建立信任,达到和谐相处;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纠纷,让他们把精力更好地投入专业学习中;预防自杀、避免意外怀孕、远离毒品、减少中途退学、防止道德沦丧。

国外辅导员要求专业化

国外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的特点:一是专业化。辅导员主要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学生提供辅导,但是也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辅导既可以完成本职工作,又可以丰富开展专业研究的实证经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辅导员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水平,而且能够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事业稳定性,为教师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社会化。国外高校学生的辅导工作主要由学校牵头,同时鼓励社区、家庭和社会公益机构的成员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等工作。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辅导水平,又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辅导需求。三是多样化。国外高校辅导员

主要定位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由于国外高校的社会化程度高,学生全方位地接触社会,因而其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辅导需求日趋多样化。即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有职业辅导员辅导;当社会心理问题出现时,有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就出现了学习辅导员等等。

摘自《现代教育报》2007年8月31日

美国学校辅导员的学生成功技能干预

学业成就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指标,显然,提高学业成就的研究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领域。美国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且较好地应用到了教育实践中。如,20世纪兴起的致力于提高学业成就的家校合作理论,是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模式,并广泛地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美国又出现了一种提高学业成就的新范式,即学校辅导员学生成功技能干预。

一、美国学校辅导员干预的研究与实践

众多有关学校辅导员干预的研究显示,学校辅导员的干预可以引起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改变。如威斯汀和塞克斯汀(Whiston & Sexton)于1998年对50项有关团体咨询的研究做了总结,发现学校辅导员实施的广泛的活动一般都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改变。尽管学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积极改变所起的作用已在研究者之间达成共识,然而在美国,长期以来学校辅导员的干预却未能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联系起来,学校辅导员未能发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潜在作用。因此,学校辅导员的工作并不作为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部分,相对于学校提高学业成就的使命来说,学校辅导员的工作被看作是次要的。因此,学校咨询领域的研究者呼吁,要求学校辅导员能够将他们的工作与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联系起来。并认为这对于改变教育行政人员及教师对于学校辅导员在提高学业成就中的角色的看法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教育基金组织甚至提出学校辅导员应运用与提高学业成就相联系的干预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应研究与实践之需,学校辅导员学生成功技能干预应运而生。在美国,这是首次将学校辅导员的工作与提高学业成就联系起来,有学者甚至将其称为学校咨询领域的一次突变。学校辅导员学生成功技能干预的产生将学校咨询领域和学业成就提高领域的研究结合起来,在两个研究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可能成为未来两个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新趋向。

二、学生成功技能的含义

学生成功技能(student success skills,简称SSS)是指学生学业成功所必备的技能,包括认知、社会和自我管理三项技能。众多研究证实,这三项技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马斯汀和考特斯沃斯(Masten & Coatsworth)于1998年查阅了25年中有关学业成就的文献,以确定学业成就发展的有关的最主要因素;王(Wang,M.C.)等人于1994年查阅

了50年来的文献,以确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海弟克(Hattic,J.)等人于1996年查阅了10年来有关学习技能干预的研究,以确定何种技能干预最有效。三项研究结果发现了影响学业成败的相似因素:1)认知和元认知技能,如目标设定、学习过程监控和记忆技巧;2)社会技能,如表达技能、社会问题解决技能、倾听技能及小组合作技能;3)自我管理技能,如注意管理、动机和情绪管理。这三项技能是学生长期学业成就的最有力预测者,似乎可将高低学业成就的学生划分开来。因此,SSS将这三项技能作为学生学业成功所必备的技能。

三、学生成功技能干预的实施模式

为便于学校辅导员实施学生成功技能干预,研究者设计了专门的SSS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成功技能,强调在关怀、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努力程度,运用“讲解一演示一练习”的培训方式。SSS课程的主要通过两种操作模式来实现,即课堂引导模式和团体咨询模式。团体咨询模式可作为课堂引导模式的补充,用于课堂引导之后需要额外辅导的学生。

(一)团体咨询模式

团体咨询模式以小组为基础,每周进行一次,每次遵循相同的模式,在课程间隙学生实践新技能。其模式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末尾阶段。

初始阶段主要是复习上周的内容和为新内容做准备,共包括以下四项任务:1)检查精力和情绪的调节情况,日常生活习惯(饮食、锻炼、休息、娱乐、人际支持等)对技能学习中的精力和情绪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求学生知道生活习惯是怎样影响精力和情绪的,并找出日常生活习惯的范型以调节精力和情绪;2)回顾上周所学习的技能;3)回顾上周设定的技能学习目标和目标的进展情况;4)预习将要进行的活动,并且就自己能在活动中获得什么做出合理的陈述。

中间阶段的主要活动是介绍和应用新技能。辅导员使用“询问、讲解、演示、练习”的技能培养方法。呈现新主题前,辅导员要求学生陈述和分享他们对将要学习的技能的已有认识,以及目前该技能的使用情况。然后,咨询员“讲解”有关这项技能的新知识并“演示”它的用法。最后引导学生模仿应用新技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各种多样化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游戏、讲故事等。

末尾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上阶段做总结并制定执行新技能的目标,包括四项任务。任务一,回顾上阶段的内容。任务二,讨论活动中的想法和感受。任务三,要求学生反思什么是最有用的,并制定目标。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做到:1)思考并找出一项具体的有用的内容;2)写下下星期为把这项内容应用到实践中而决心要做的事情;3)相互分享各自的目标;4)自愿与整个班级分享自己的目标。任务四,为预习下次课的内容。

(二)课堂引导模式

课堂引导课程的模式与团体咨询模式相似。第一项活动涉及导人和吸引注意,导人部分包括让学生分享他们已有的有关新技能的知识。第二项活动是向全班呈现和讨论有关新技能的知识,可以用同伴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第三项活动是运用所学知识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小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讨的话题及怎样应用技能的机会。在学生讨论和应用技能时,咨询员在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倾听并提供任何所需的解释。之后小组对全班汇报。第四项活动是学生对内容作总结并制定目标。

课堂引导模式的目标设定与团体目标设定相类似,要求学生思考他们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和怎样运用他们所学的技能。还要学生找出并与同伴及全班分享他们能运用新技能到实践中去的方法。

目前,美国已有四项SSS研究,50名学校辅导员、36所学校、两个学区的1 100多名学生参加。研究结果发现,学校辅导员所做的此种基于SSS的干预的确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了积极作用。研究成果随之被引入到学区中的其他学校,且影响到周边学区,SSS课程正显示出一种作为提高学业成就的有效方法的潜力。

四、学校辅导员学生成功技能干预的启示

在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有些学校形同虚设。学校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难以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核心体系,且目前来看这种状况很难改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辅导员的工作与学校提高学业成就的目标没有结合起来。我国所设的学校辅导员主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似乎与学生学业成就没有直接的相关,难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应该将学业成就的提高与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学习技能促进学业成就,以展示学校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学校辅导员须将其工作成果直观的展现出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说明辅导员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如此才能博得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美国的SSS课程的有关研究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通过对照接受干预学生与未受干预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力地证明了学校辅导员的学生成功技能干预对于提高学业成就的作用。学校辅导员学生成功技能的干预也随之受到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其他学区和学校也引入了SSS课程,学校辅导员的SSS课程由此开始推广。

(作者:杨会会.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刘亚军.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自《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