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规划部

河南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高教参考

2008年第2期(总第34期)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2日 | 点击:

高 教 参 考

2008年第2期(总第34期)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印 2008年 3月 17 日

以评促建 构建学校内部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2006年9月末,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建设是关键。要重视评估,但不唯评估,重在加强学校内部教学评估的组织建设,实现教学评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构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良性循环,建立长效机制。

一、周密部署,学校注重“三结合、四到位”的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领导小组,明确教学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质量。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教学评建工作的实施。各教学院系相继成立评估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亲自负责教学评估的建设和改革任务。同时,院系、部处间相互配合是本科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学校统筹规划,认真分解指标体系,确立相应工作任务,而后落实到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对照标准自查摸底,找准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整改。各单位通过边查、边评和边改,收到了初步成效。

学校构建了教学工作重要地位保证体系,始终强调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学校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上讲台,并建立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经过多年努力,全校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学生评价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等良好氛围,疑心聚力,形成了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

学校借助本科教学评估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顿,制定并修改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九大体系”“十大工程”文件汇编》、《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学手册(教师版)》、《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质量各个环节标准》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院系测评、学生评教、机关联系学员班等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狠抓教学质量规范,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在评建工作中,注重“三结合、四到位”的指导思想。“三结合”即:评建工作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相结合,明确学6标与定位;评建工作与进一步规范、强化教学管理工作治,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评建工作与本科教育教学改建设、发展相结合,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四到位”即:以识,思想到位;求真务实,工作到位;确保重点,投入到位;加强领导,组织到位。

二、搞好评建,抓好“三环节”,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组的作用

通过本科评建工作,促使学校理顺了办学思路,加大了本科教学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规范了教学过程,凝练了学校特色,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回顾评估工作,抓好“三环节”是基础,发挥校内专家作用是重要保证。学校激励院系自查、院系激励教师自评,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一环节:院系自评自查是基础。自评过程是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的过程。自评自查贯穿于整个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如果学校专家抽查时发现院系没有进行自查环节,应采取“一票否决”的态度。院系自平伴随着自评报告的酝酿、撰写,背景材料的搜集、整理、充实与完善的整个过程。

第二环节:做好教师自评环节工作,构建教风建设是保障。教学是教师神圣的任务,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学。教师每次上课、出题、评阅试卷、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都要认真准备,认真思考、分析问题,要在教学诸方面多下功夫和心思,搞好教学。以评促建的过程,是教师发现问题和感受压力的过程,是自我剖析和反思总结的过程。教师主要针对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和实验、实习报告等教学文件进行自查;上课时备好“五全”,即课程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材、教案或讲稿、学生名单等相关资料。

教风是学风的前导,是校风的支撑点,是校园精神文明的生长点。学校要求教师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教师要通过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制定制度,做好新教师教学岗位培训工作,激励广大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观念,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精心施教。鼓励教师做到“三个一”,即上好每—堂课,育好每一个学生,带好每一个班级;争做“三优”,即争当“优秀示范教师”,争建“优秀精晶课程”,争创“优秀教学团队”;青年教师过好“六关”,即板书关、语言表达关、教案关、教育心理学关、教法关、操作技能关。

第三环节:校内外专家组评估是促进。在准备迎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教学工作的评估工作中,我校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专家为组长的校内专家组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家深入教学环节的各个层面开展督促检查与指导工作,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组织了十几个专家组先后对各院系的教案(讲稿)、毕业论文(设计)、试卷、实验和实习报告、课堂讲授效果的诸项专项检查。在检查中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并分阶段向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整改。

三、积极整改,重在建设,构建学校内部质量监控的良性循环

学校以评估为契机,着力改革,重在建设,始终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从1985年起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测评,2001年、2005年相继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有效保障和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逐步建立本科教育教学“九大体系”和“十大工程”,明确各教学环节质量考核标准,现已形成一个由决策、执行、实施、反馈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责权合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和“决策、执行、反馈、调控”的有效运行机制,本科教学质量控制效果显著。

“九大体系”是:整体优化与特色发展相互协调的学科专业体系,教学工作重要地位保证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个性人才培养体系,教师上岗、进修与退出体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体系,教育教学激励体系。

“十大工程”是:品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教学质量保证工程,教师培养工程,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工程,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教材建设工程,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保证与信息管理工程,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工程,教育教学研究工程。

与“九大体系”、“十大工程”相配套的支撑文件70余个,涵盖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评估、精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管理、考试工作、成绩与学籍管理、教学运行与监控、教学评估、教学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保证。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课堂质量测评、院系级教学工作状态测评、日常教学秩序检查、机关干部联系学员班、教改信息员、教师退出机制、教学督导等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坚持每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检查的试讲制度,形成了一套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配套的规范严格、行之有效、运行有效的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力保障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作者:董宇艳系哈尔滨 大学教学督导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赵立涛系该校教学评估办公室副主任,朱志伟系该校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长)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6期

创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探索

——以湖南大学为例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了质量工程。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并持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将产生更加深刻、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创新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创新是大学的灵魂。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根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办学资源全面紧张等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不仅是我国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教育部加强高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系列文件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1.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创新是高校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应对竞争的理性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国外环境看,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围绕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进行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从国内环境看,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国内高校之间围绕优质生源、高水平师资、项目、课题、经费、品脾等办学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高校在这种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面临着“不进则退”、“缓进则退”的巨大压力。如何在压力中求生存,求发展,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创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来保证教学质量,是高校适应环境变化、应对竞争的理性选择。

2.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创新是扩招后保证质与量的和谐发展需要。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校扩大招生的决策,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扩招以前1998年的9.8%到2006年的22%,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居世界第一。这个成就是历史性的跨越,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提高教育文化科学水平的需要,意义深远。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扩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资源准备不充分,有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因扩招过快致使办学基本条件下降。因此,如何在扩招形势下保障质量,如何做到教育的科学发展,即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辩证统一,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高校作为由学校、政府、社会共同组成的多元质量保障主体之一,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独立的、基本的层次,是未来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来源,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本科教学是本科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3.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创新是高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作为一种文化结构,大学功能包含核心功能、基本功能以及扩大功能等三个重要层次。大学的核心功能必须通过作为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内容的基本层功能,以及以服务社会为内容的扩大功能加以体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现为大学的基本功能,集中反映大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这一基本功能,它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且,人才培养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一个高等学校的声誉,直接影响生源质量,生源质量反过来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三者构成一个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才培养质量与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本科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性工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中,高校办学的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其质量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要适应以上变化,提高竞争力,就必须牢牢抓住本科教育这一根基,必须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的过程,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创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从实践层面上思考如何保障教学质量。

二、创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认识和探索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主体包括学校、政府、社会三大部分,高校作为内部保障的唯—主体,应充分发挥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保障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就是要全面建立校内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价的新机制。

1.组织机制。组织机制是本科教学工作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前提。健全的组织机制是保证长效机制发挥作用的组织保证。湖南大学近年来在组织机制方面不断创新,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由教务处负责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统筹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院系教学工作进行考核、监控,做到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及执行情况监控等明确分工。同时,成立学生“三风”(教风、学风、管风)信息员队伍,及时反馈教学状态;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校级教学督导团,下设院系督导团,发挥鉴定、诊断、导向、监督和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履行教学效果的评议权、教师职务晋升的建议权和否决权、学校教学工作方针及改革方案的建议权。

2.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落实情况的评价监控管理。教学工作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二是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三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制度。目前,湖南大学已形成校、院两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教学管理、教学实施与教学保障部门的工作状态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质量评价,强化对教学过程和执行效果的监控。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的“预警机制”研究,以监控与分析为依据,对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重大隐患,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与改进。

在健全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制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近年来湖南大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本科教学工作,继承岳麓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贯彻“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并举的战略,围绕创新本科教学工作质量保障长效机制这个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学分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进行全方位的修订,突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了四级平台课程,以SIT(学生创新计划)和工程实践训练为手段,积极探索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

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途径,业已取得成效。设立了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和通识平台课程责任教授制。学校在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4-6年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配套实行了四学期制,并以学分制和四学期制的实施为中心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全方位改革。

2.创新激励制度。完善校、院(系)级教学工作评价奖惩办法并使之落在实处。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相挂钩,真正体现奖优罚劣。完善“教学为主型”教授、副教授职称评审制度,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并积极投入教学;根据监控的情况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进行相应处理。加大教育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教学成果奖与科技成果奖同等对待。同时,学校设立了优秀教师奖、师德标兵奖等多项奖教金。2006年,我校有一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湖南省教学名

师,还有一大批教师获得各种教学奖励。

3.完善质量监控方式。首先,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做好查漏补缺和修订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健全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则,加强各单位内部制度的衔接性和一致性,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及时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第二,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学生评教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组成的多重监控系统。第三,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与管理,明确其职能、责任权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第四,创新质量监控形式,开展网上学生评教,建立教风学风管风学生信息员队伍;利用各教学楼的教学管理人员及多媒体技术工作人员对教学事故、管理事故及学生迟到、早退现象等实行实时监控。第五,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诊断,较准确地了解学校教学现状,并对反映与目标追求的不对称状态提出可持续发展论证,如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过程等教学各环节的可量化指标体系做出准确的评价,分析教学工作的进程和发展态势,提出相应的对策的客观依据。

4.加强队伍建设。多年来,湖南大学一直注重督导评价专业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在督导评价专业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求督导评价专家不仅在学术上要有较高造诣或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而且要懂得高等教育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判断能力及人品要求。其次,通过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改善评价机构人员结构和学历结构,树立评价权威。在专业教师队伍方面,重视岗前培训和教学培训。扩招形势下师资力量与招生数增长不协调的矛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此,湖南大学出台了《湖南大学教师教学培训办法》,对每学期新引进、新上岗(含从事实践教学教师)或新开课的教师,教学水平考核欠佳、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教师及自己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培训采取组织专家跟踪督导、随堂听课指导、聘请优秀教师开设讲座、组织观摩教学和讨论等方式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指导专家随堂听课后写出听课记录,课后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课程结束时给出综合评价。要求培训对象积极配合指导专家,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要求培训对象积极参加讲座、教学观摩等活动,在边实践边学习过程中投入足够的精力,扎扎实实过好教学关。这一措施效果显著,既解决了师资力量的老中青衔接问题,又从源头上保障了本科教学质量。

三、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创新初显成效

1.本科教学工作不断升温。全校上下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和中心位置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政策引导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舆论注重教学、人人关心教学、一切为了育人”的良好状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课成为一项自觉行动。

2.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2006年继续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的引进,取得了重大进展,引进了院士1人、长江学者5人,在各自领域具有相当造诣的专家、学者6人。教师教学水平与职称评定挂钩,坚持“教学为主型”教授、副教授职称评审制度。自2004年以来,已有一批教师被评为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加强教学培训,凡是新进来的教师,不论是什么职称、学历,一律参加教师培训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讲台。2005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60多位教师拿到了合格证书。

3.教学工作成果显著。2006年以来,湖南大学新增国家本科教学工作示范基地1个,4个省级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中心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另外,新增国家精品课程2门和湖南省优秀、重点建设课程11门;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

14项;2006年进入国家规划教材达50余种;工程管理、给排水等通过专业评估,并获得了良好成绩。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通过专业评估,也获得了良好成绩。在2006年的教学成果奖申报中,学校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四项,位列全省第一。

(作者:章兢系湖南大学副校长、教授,符建湘系该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教授,杨湘清系该中心科员)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8期